邪从汗解,而汗不止者,药力不继,正虚不可复收,故以原方仍从某经某络导其散亡之气,还之藏府。此方乃仲景治阳虚之总方也,药味分两,当轻当重,当减当加,得其旨者,可即此一方,而治百十余种阳虚症候,无不立应。
又少阴篇之自利,心下痛,厥阴篇之厥深热亦深诸下证,与伏邪化热伤阴之意同。《圣济总录》、杨士瀛《直指》有瘴之名,用赤足蜈蚣、白芷治之,竟作蛇毒。
余为活人计,不得不直切言之。问曰:年老之人多健忘,言语重复者,何故?
问曰:头脑独发热,心烦热,小便短赤,咽干者,何故?夫桂枝辛温,能化膀胱之气,茯苓、白术,健脾除湿。
既曰阳虚,何不着重在上之君火,而专在以下之真火乎?人乍饱食,死者五之一。
后人未解得人活一口气之至理,未明得千万病形,都是这一个气字之盛衰为之,一味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讲究,二十八脉上揣摹,究竟源头这一点气机盈、缩的宗旨,渐为诸脉所掩矣。【阐释】此症先呕吐二三日,遂渐恶寒,继复大热汗出,渐至气促昏沉,程度逐渐加甚,郑氏辨明其与寒、热、食三种疟疾病象之不同,而断为吐伤胃阳,阳欲亡,半夜较轻,不过暂时宁静,实有独到之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