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邪正分争,于是寒热作也。大便秘结,杂症门有实秘、虚秘、风秘、冷秘、热秘、气秘、血枯之分;外感门,症分表未解、半表半里、表已解、表邪传里,治分应下、急下、微下、大下、可下、未可下、不可下、俟之蜜导等法。
太阳病,脉浮紧,发热身无汗,自衄者愈。 若热邪入于阳明之经,汗出而渴,脉洪而数,白虎汤清之。
痞不解,其人渴而口燥烦,小便不利者,五苓散主之。若能食者,胃虽热,尚有容物之地,但硬大便未必有燥屎,不可用大承气汤。
伤寒脉浮缓,身不疼,但重,乍有轻时,无少阴证者,大青龙汤发之。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,不可与猪苓汤,以汗多胃中燥,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。
所以然者,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。余读《伤寒论》,见仲景以冬月伤寒立论,但榜及风湿、风温,而不及三时之寒热等病,读《金匮》痉病论,见以中湿、湿热、中等症,次列于后。
外另有水结胸症,用生姜半夏汤者;有痰火结胸而用川连半夏汤者。若利未止,邪已下行,四日后,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眠,若剧者,必反复颠倒,心中懊,栀子豆豉汤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