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主血,血濡则大便润,血燥故大便难。曰刚痉者,无汗之名也。
成氏曰∶轻可去实,葛根、麻黄之属是也。桂心、丹皮、赤芍、牛膝以行其血,三棱、莪术、归尾、延胡以行其血中气滞、气中血滞,气血周流,则结者散矣。
经曰∶何缘得阳明病,曰∶太阳病若下、若汗、若利小便,此亡津液,胃中干燥,因转属阳明,胃实大便难也。疟疾,一岁之中,长幼相似者,名曰疫疟,此法主之神良。
之兵也,惟明者知之。昂按∶此乃少阳阳明,故加减小柴胡、小承气而为一方,少阳固不可下,然兼阳明腑证则当下,宜小承气汤,轻则大柴胡汤。
大凡表证未罢,仍当解表,若误下以虚其里,则余邪乘虚而入,内作大实痛。 昂按∶此说本之《内经》,六节脏象论曰∶所谓得五行四时之胜,各以气命其脏,求其胜也,皆归始春,盖春属肝木,乃吾身升生之气,此气若有不充,则四脏何所禀承;如春无所生,则夏长秋收冬藏者何物乎;五行之中,惟木有发荣畅茂之象,水火金土皆无是也,花叶葱、艳丽而可爱,结果成实,食之以全生,皆此木也,使天地而无木,则世界暗淡其无色矣,由是言之,培之养之,犹恐不暇,而尚欲翦之伐之乎。
盖孕妇全赖血气以养胎,血气充实;胎乃易生,彼公主奉养太过,气实有余,故可服之,若一概滥施,误之甚矣。阴烦者少阴为多,由阳气传入阴经,阴得阳而烦,自利而烦,渴不眠者,辰砂五苓散;若非是阳气传阴,阴气犯阴经,吐利,手足厥冷而烦,经云∶阳虚阴乘之故烦。